近段時間以來,廣東、江西等南方產區燃料成本大幅上漲,并刷新“煤改氣”以來,夏季最高氣價——廣東產區天然氣價格最高達4.5元/㎡,江西產區最高達4.28元/m3。這在很大程度上拉大了與北方產區的成本差距。 日前,《陶瓷信息》從山東多家陶企處了解獲悉,由于南北兩地陶企燃料價格相差懸殊,使得淄博等北方陶企在生產成本方面占據著一定優勢。 對于山東產區而言,盡管當下陶瓷行業仍處于銷售淡季,但客戶訂單回流正逐步成為一種趨勢。 受此影響,近日山東不少陶瓷企業向《陶瓷信息》表示:“感覺銷售形勢明顯好于之前”。與此同時,部分陶瓷廠家的銷售半徑亦進一步向外延伸。 
眾所周知,在瓷磚生產過程中,燃料成本約占30%,因此燃料成本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各陶企的綜合生產成本。因此,誰的燃料成本更低,誰就會在產品生產成本方面占據先天優勢。 自2016年,淄博陶瓷產區率先在行業實施“煤改氣”以來,過高的生產成本,使得淄博陶企很難與“燃煤”廠家相抗衡,從而導致淄博不少陶企客戶流失,市場份額大幅縮水。 
作為山東另一個重要建陶產區的臨沂亦是如此。自2019年陶企全部“煤改氣”以后,原本銷往全國各地的銷售范圍迅速萎縮,手中客戶亦被“拱手讓出”。 過去幾年,山東多數陶企均在燃料成本方面占據很大劣勢,多數廠家的銷售半徑最終收縮在500公里以內。 如今,隨著周邊產區陸續改用天然氣生產,周邊陶企以燃料成本主導的成本優勢逐步縮小,淄博陶瓷生產的燃料成本劣勢逐步變小。 而今年開年以來,隨著廣東、江西等產區天然氣以及煤炭價格漲幅均高于山東陶企,山東產區的燃料優勢逐步積聚,南北區域各陶企的燃料成本差異瞬間發生逆轉。 
據了解,山東產區當前每立方米天然氣價格在2.7-2.8元,而廣東產區不少陶企每立方米天然氣價格在4元左右,從而使得魯粵陶企每生產一平方米瓷磚差不多相差2元成本。 實際上,自7月份以來,受銷售淡季、限電,以及成本暴漲等綜合因素影響,國內不少陶企紛紛停產停線,尤其是天然氣價格大幅上漲之后,一部分南方客戶逐步將訂單向山東轉移。 “當前,有很多流失的客戶在回流,雖然整體銷售壓力依舊不小,但近期感覺銷售形勢一天比一天好,客戶發貨情況還不錯。”臨沂大將軍建陶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明勝告訴《陶瓷信息》。 張明勝分析認為,出現上述情況的原因其實很簡單,一是很多客戶擔心疫情影響,產品不能及時到位,所以一部分銷售不錯的客戶開始做一部分產品儲備;二是大將軍建陶產品配套齊全,是客戶一站式購齊的理想選擇;三是大將軍建陶的產品知名度逐步上升。而如今,生產成本又讓大將軍建陶占據了很大優勢,這也是很多外地客戶將訂單發給大將軍建陶的一大重要因素。 
近年來,淄博產區陶企的生產成本遠高于周邊陶企,淄博唯有依靠高性價比與花色開發快來贏得市場。以大板為例,除了性價比較高,淄博大部分陶企的大板價格在行業內并不占優勢,更難以與廣東、江西等陶企相互競爭。 但今年以來,隨著燃料成本差異瞬間逆轉,淄博大板銷售半徑逐步向外延伸。“近段時間以來,我們公司的大板銷售半徑在向外延伸,銷售半徑向外擴大不少。”淄博京齊力陶瓷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慶國告訴《陶瓷信息》。 淄博智聯陶瓷有限公司銷售經理周沖也向《陶瓷信息》表示,“最近銷售情況的確比之前有所好轉,這種現象已經持續了10多天。值得一提的是,最近我們公司還新增了不少來自西北區域的工地客戶,這些客戶大多以采購750×1500mm、900×1800mm等大規格產品為主。” 
當下,正值陶瓷行業銷售淡季,淄博多數陶企銷售壓力依然較大,銷售情況逐步向好亦非普遍現象。但隨著燃料成本優勢的持續積聚,淄博銷售半徑向外延伸的這一趨勢將更為明顯。 “這一現象會越來越明顯,只是當前受疫情及市場淡季影響,這一現象的顯現會有些緩慢,但隨著淄博優勢的逐步突出而變得越來越明顯。不止是銷售半徑逐步擴大,而且此前流失的一部分老客戶也會把訂單逐步向淄博傾斜。”宋鋒如是說道。 (文章轉自陶瓷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