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陶瓷信息》連續報道了陶瓷行業原材料價格持續暴漲,引發瓷磚漲價潮(詳見:漲瘋了!煤炭價格暴漲近50%,多產區瓷磚集體漲價;上百家陶瓷廠宣布漲價!2021最猛瓷磚漲價潮來襲),引起行業內外廣泛關注。 5月18日,瓷磚漲價受到央視關注。CCTV-2在18日當天16-17時播出的《正點財經》欄目中,用了近9分鐘的篇幅,報道了包括近期瓷磚漲價、陶瓷大廠擴產、陶瓷產品邊界延伸等在內的一系列陶業發展現狀。
央視關注一
成本暴漲,多產區瓷磚集體漲價 在報道中,CCTV-2央視財經頻道以《陶瓷行業調查:成本暴漲,原材料緊缺,多產區瓷磚集體漲價》為題,指出“今年以來,原材料價格飆升,與陶瓷生產緊密相關的各種化工原材料、鋼鐵、紙箱等同樣漲勢洶洶,部分材料的價格甚至創出了歷史新高,生產成本的大幅增長,迫使不少陶瓷企業陸續上調部分瓷磚產品的價格”。 
為此,央視記者通過采訪了解到,瓷磚生產所需的原材料價格漲勢兇猛,當前的銅價每噸已經突破75000元,而有色金屬如鈷藍、鉻綠的價格都已經翻倍。 央視報道還從燃料角度出發,指出了煤炭和天然氣價格也有不同幅度的上漲。央視記者了解到,“陜西榆林地區的6000大卡末煤從今年初的530元/噸漲到了5月13日的960元/噸”,上漲幅度高達81.13%;而對于已經實行“煤改氣”的陶瓷企業來說,2021年初至今我國LNG市場均價為4498元/噸,同比上漲19.72%。 

不僅原材料價格上漲,部分原材料還出現了短缺的情況,比如陶瓷生產所需的原礦坭供應越來越緊張,甚至出現搶貨的情況。央視記者通過采訪了解到:“現在只要(原礦坭)礦口一開,一窩蜂都去了,我們知道增城有個(原礦)坭,當時是說到廠160元/噸,昨天晚上被人在礦口210(元/噸)就全部要走了。” 央視報道總結,原材料漲價已引發一波瓷磚漲價潮,各地陶企先后發布類似這樣的漲價通知:由于近期原材料、煤炭、紙箱、化工及各項成本的上漲,導致成本劇增,對金剛石、仿古磚、瓷片等常規產品進行調價,漲價區間為0.15-0.5元/片,而許多還未提價的企業也有了提價的計劃。 作為行業媒體,今年來,《陶瓷信息》也一直在關注陶瓷行業上下游的漲價情況,從今年2月份至今,先后對氧化鋅、片堿、紙箱、色料、熔塊、氧化鈷、碳酸鍶、LNG、煤炭等能引起瓷磚價格上漲的因素進行信息披露,受到行業關注和熱議。 有陶業人士分析,如今不僅是陶瓷行業,而且是各行各業的成本都在上漲,尤其是鐵礦石和硅酸鋯等嚴重依賴進口的材料,這是因為我國應對疫情得當,經濟快速恢復,使得國內對各種原材料的需求旺盛,催生其價格短線大幅上漲。不過,隨著我國逐步淘汰落后產能來提高成品價格,以此應對全球通脹,各種原材料的價格將會逐漸不再受制于人,同時這也提醒陶企亟需加快轉型升級步伐,勿墜入落后產能之列。 央視關注二
陶瓷大廠加速擴產
集中度進一步提升 CCTV-2央視財經頻道本次關注的另一個陶瓷行業熱點,就是行業集中度話題,其在報道中指出:“2020年受到疫情的影響,陶瓷行業洗牌加劇,一大批中小企業被淘汰出局,但與此同時,不少規模型企業和優勢企業則加速布局,擴張速度創下了近些年來的新高。” 
央視記者以“陶瓷”為關鍵詞,在阿里拍賣網查詢到,2020年我國共有“63家陶瓷企業的110項資產被拍賣或變賣,資產總估值逾25.95億元”,雖然拍賣標的不少,但很多卻無人問津,即便有成交,價格也遠遠低于掛牌價。 佛山市陶瓷行業協會秘書長尹虹向央視表示:“有很多企業都在拍賣網站上一掛就是三五年,比如前段時間,山西一個陶瓷廠,2600多萬元的設備,經過好幾年的拍賣,最后才賣了700多萬,三分之一的價格還沒賣到,因為買廠的設備比較陳舊,要改造耗費代價是等于要建新線。” 此外,央視記者通過天眼查發現,自2018年以來,我國每年都有“超過100家陶瓷生產相關企業退出”,2020年注銷企業達150多家,比2017年多6成。這一趨勢在2021年有所緩解,年初至今全國新注冊170多家陶瓷生產相關企業,注銷60余家陶瓷生產相關企業。銷售形勢轉好,讓廣東佛山不少陶瓷企業點火開工時間,早于往年。 

市場需求激增,再加上形成規模經濟優勢后,陶瓷企業可以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頭部陶企開始加速產能擴張,提升市占率。業內人士認為,在這一輪擴張中,頭部企業擴張規模大、速度快,而中小陶企力度不大,甚至在關停減產,在存量市場的競爭中,受益于政策推動、工程渠道快速發展、品牌意識覺醒等因素,陶瓷行業的市場集中度將進一步提升。 尹虹在接受央視記者采訪時指出,陶瓷行業正在經歷優勝劣汰的過程,沒有自主品牌、渠道和產品創新優勢的小企業,其生存空間會越來越小,而在小企業對面則是很多大企業正在加速擴張,這就使得陶瓷行業的集中度越來越高,“現在有一個過百億的企業,我估計未來3年至少會有3到5家也會過百億。” 而據《陶瓷信息》此前統計,2018年到2020年,全國凈減少211家陶瓷廠、504條生產線,縮減幅度達到了全國陶瓷廠、生產線總量的15%。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2021年第一季度,業內頭部陶企卻在加速擴張,甚至動輒擬投資數十億元。此種“病樹前頭萬木春”的景象讓陶瓷人唏噓不已,轉型升級已經刻不容緩。 央視關注三
陶企擴展產品邊界
搶占更大市場份額 在各種市場環境的影響下,陶瓷行業的競爭已經從增量市場轉變為存量市場,一些企業也開始擴展產品邊界,獲取更大的市場份額。 
央視指出,過去幾十年,瓷磚生產企業都只是賣瓷磚,瓷磚的設計、安裝、鋪貼工作則由裝修公司承攬,瓷磚行業基本沒有售后服務,現如今瓷磚企業通過成品交付的模式,變賣產品為賣產品+服務,這樣做不僅僅給消費者帶來了便利,也為企業創造了更大的市場空間。 
不斷投入創新研發,圍繞瓷磚延伸出各類創新產品,擴大應用范圍,并增加新的功能,也讓陶瓷企業獲得了新的增長點。央視記者了解到,瓷磚產品“以前只是走零售、家裝、房地產板塊,現在已經走到石材渠道去了,走到家具渠道去了,走到大家居渠道去了”。 (文章轉載自陶瓷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