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業務紅利正在消失,定制家居企業該如何“轉危為機,逆勢增長”? |
瀏覽量: 1372 日期: 2022-10-17 14:15:49 作者: admin 來源: 家居新范式 |
過去一年以來,隨著各大房企頻頻暴雷,地產行業上下游企業的日子也不好過,作為地產供應鏈上的重要一環,定制家居企業由于承接了不少大宗業務,更是辛苦工作一年,利潤都倒貼給回地產企業,不少上市定企去年及今年上半年的業績都出現大幅下滑。 01 正在“歷劫”的定企們 2022年上半年,僅有金牌廚柜一家的大宗業務錄得增長,頭部定企歐派家居、索菲亞、志邦家居的大宗業務則分別下滑13.77%、4.79%以及9.15%。
而尾部企業的大宗業務下滑趨勢更為明顯,好萊客、我樂家居、皮阿諾和頂固集創的大宗業務收入分別下滑20.50%、70.82%、59.60%以及10.57%,其中,我樂家居的下滑幅度最大。
受到大宗業務下滑的拖累,上半年過半數定企的營收和凈利也同樣下滑,如頭部定企歐派家居也出現了“增收不增利”的窘境,上半年凈利潤幾乎零增長,經營性現金流更出現“腰斬”的情況。 對此,歐派表示主要由于“公司購買商品、接受勞務支付的現金增加”。地產低迷導致不少定企收入降低,再疊加原材料價格上漲的壓力,“一出一入”之下,企業的經營數據在這兩年便都不太亮眼了。 時間回到2021年,更有不少定企在財報中直言正在“歷地產劫”,比如行業老大索菲亞2021年的凈利潤便暴跌了將近90%,其在年報中提到了原因,稱是由于大客戶恒大出現了到期商票違約的情況,直言恒大給了自己一個“最為沉重的打擊”。 九大定制家居企業中大宗占比最高的皮阿諾,去年其歸母凈利潤虧損為7.29億元,當年計提壞賬損失9.61億元,大部分也跟恒大相關,而明明在上一年皮阿諾還能賺錢,但攤上恒大這事,就只能吃悶虧了。 02 大宗業務紅利正在消失 據奧維云網數據顯示,去年九家定制家居企業大宗業務占比均較2018年有了明顯的提升,大宗占比平均值達到27.5%,最高占比為48.18%,最低為15.5%。占比最高的皮阿諾,一半業務都得依賴房地產,房企們一旦出事,自己只能辛苦白干一整年了。
而定制家居企業近年之所以越來越傾向跟房地產開發商合作,一個是近年國內新房的精裝修滲透率持續提升,截至2022年4月,全國單月精裝修滲透率已達42%,消費者更愿意接受帶裝修的新房,這塊就是定制家具企業的業務增量。 回看2020年,大宗業務確實為定制家居企業帶來了不錯的業績增長,彼時整個行業都處于疫情的影響中,但部分企業仍表現出“一枝獨秀”的高增長,如志邦、金牌廚柜、皮阿諾,它們在2020年上半年的大宗業務收入分別3.37億、2.41億、2.79億,分別同增59.27%、39.46%、322.3%,緩解了寒冬中的冷意。
除了定制家居企業樂意跟房企合作,房企其實也需要定制家居這個“供應鏈伙伴”,雖然各大定制家居企業的大宗業務毛利率水平不一,但跟經銷商渠道和直營店渠道的毛利率相比,大宗業務的毛利率往往只有直營店渠道的一半,跟經銷渠道相比,也還是要少上一截。
房企既然給了定制家居企業足夠多的“業務量”,那在“價格”上自然要壓上一壓。除了合作價格更低之外,房企還能從合作的中高端家居品牌中獲得更多的品牌溢價,一些與房企聯合定制的家居,還能在原創設計、產品外觀和質量上與大眾品牌形成明顯區隔。 簡單來說,消費者在新房中看到的都是“高大上”的家居品牌,但房企拿下的成本卻往往比市場價低了不少。
由此可見, “精裝修”是一門“雙贏”的生意,對房企來說,既能提升品牌溢價,又能進一步壓縮成本;而對定制家居企業來說,雖然跟房企合作每單賺得少,但架不住它們業務量大,自然也更愿意跟對方“深度綁定”。 可一旦房企資金鏈開始出現問題后,合作就不那么“美好”了。因為房地產開發的特殊性,大多數定制家居企業跟房企合作的大宗業務,普遍都存在墊資的情況,并且多是進行票據尤其是商票進行結算,在房地產企業流動性緊張導致回款難的情況下,定制家具企業便只能對逾期未兌付的商票計提壞賬準備。 由于不是“現金結算”,加上房地產的開發周期普遍較長,這就可能導致定制家居企業在跟這個樓盤合作的時候,地產行業還是非常景氣的,沒想到2年后房子蓋好了,房企卻說自己沒錢了,翻臉比翻書還快。 不過,并非每一家定制家居企業受房企的影響都如此深,一般來說,雙方的合作模式有兩種,一種是家居企業與房企深度捆綁,合資成立子公司,合資子公司擁有向房企下屬樓盤優先供貨的權利,但當房企出現問題時,這些家居企業受影響更深。 另一種則是通過當地經銷商或者代理商和房企進行大宗業務合作,這種模式實際上已經將大宗業務的部分風險轉移給了中間商,家居企業相對較少受到房企資金緊張的影響。
因此,在這次房地產行業寒流中,不同經營模式的定制家居企業境遇也不一樣,有的企業仍能保持著正現金流,而有的企業則不得不開始面對虧損,可謂冷暖自知。 不過,不管以往定企與房企的合作模式如何,在地產市場持續遇冷,精裝修比例下滑的背景下,大宗業務已逐漸從“寵兒”變成了“棄兒”。家居新范式認為,對于頭部定企而言,影響可能是暫時性的,但對于長期依賴大宗業務的腰尾部定企來說,“掉隊”危機正在加劇。 03 定企如何“轉危為機”? 事實上,這次地產行業的暴雷危機,也給不少定制家居企業上了一課,“不要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這句真理,對普通人跟對企業來說,同樣適用。 一直以來,由于頭部家居企業在經銷渠道占有明顯優勢,它們對大宗業務的熱情可能并不高,因為大宗業務主要是走量,其實際利潤不如零售業務。相反,部分行業中尾部企業為了彎道超車,在大宗業務上的布局可能會比較激進。 這次以后,企業們不妨再反思一下,自己到底有多大能力,才做多大事,風險控制記得要跟上,穩穩當當的經營,企業的發展才會長久。接下來,也可以考慮改變自身大宗業務的發展模式,比如向較穩定的國企、央企靠攏,同時進一步向零售業務靠攏。
而探索整裝定制渠道則是不少定制家居企業的新方向,全屋整裝可能是行業接下來重要的發展風口,并還將向家居家電家裝一體化邁進。 當前業內諸如歐派、索菲亞等龍頭企業均推出了3-5萬元不等的定制家居套餐,將定制與成品家具融合銷售;志邦家居更表示正在探索全品類供應能力,包括櫥柜、衣柜以及廚房電器、軟體家具等。 家居新范式認為,發力全屋整裝除了可以進一步豐富家居企業的業務方向之外,提高它們的抗風險能力之外,也能幫助公司及時優化成本結構,在定制服務的特殊性要求下,企業可以通過精細化管理提高材料的利用率、改善存貨的周轉,同時,通過全品類、全渠道的營銷合作,以規模效應來攤薄企業的成本壓力。
最后,全屋整裝也對家居企業的產品能力和供應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產品研發、技術創新、服務水平等核心能力,以及由傳統供應鏈向“數智化服務型供應鏈”的升級。 未來,家居企業面對的挑戰必定會更多,從前或許還能抱緊房企們的大腿,千篇一律的精裝修設計對定制家居企業來說,相當于一個樓盤套一個模板,省事來錢也快,但未來,這一套服務模式可是要被打破的。 從B端走向C端,定制家居企業必須要重新梳理一遍自己在產品研發投入、供應鏈整合、渠道整合能力等方面的核心競爭力,才有望在“整裝”趨勢中脫穎而出。 而在變得更高的行業要求下,部分中尾部企業也可能因為自身基礎能力薄弱而面臨被洗牌,行業格局將被重塑,誰能留下,誰能升級,誰會被清退,家居行業的下半場激戰才將開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