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晚,帝歐家居發布《關于公司董事收到中國證監會立案調查通知書暨董事辭職的公告》稱,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公司兩董事鮑杰軍、丁同文遭證監會立案調查。同時為避免對公司再融資產生影響,這兩位董事雙雙宣布辭職。 此消息一經發布,立即刷爆朋友圈,并沖上熱搜。帝歐股票次日一早開盤也應聲大跌。許多朋友紛紛私下里打聽:“帝歐到底怎么了?” 時間稍稍推前,2020年9月25日,歐神諾公司發布重要通知:“鮑杰軍不再擔任歐神諾公司董事、董事長職務,陳家旺不再擔任該公司董事、總經理(總裁)職務”。消息一出,也是輿論嘩然。很多人心存疑惑,為什么作為公司的創始人,突然不再擔任董事長職務?背后的真相到底是什么?私底下雖然有多個版本的傳說,但到底哪一個更接近真相,恐怕只有當事人自己最清楚。 人類具有天然的好奇心,尤其對身邊熟悉的人和事,一有點風吹草動,總想第一時間了解內幕,探求真相。畢竟帝歐旗下的歐神諾,曾經是行業內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創始人鮑杰軍,又是業內少有的高學歷儒商代表,具有明星光環效應。因此,其一舉一動,必然受到業內人士的高度關注。 
對于這種突發性的新聞,我們必須關注。因為其事件本身,對許多企業、許多老板都有著深刻的警示與借鑒作用。但是,對于這類爆炸性新聞,我們也沒必要過度解讀,尤其要客觀、理性地對待,要做到不信謠、不傳謠。要通過正規的官方渠道了解事態的進展和真相,特別是證監會的公告,而不是私底下道聽途說的傳聞和猜測。 “信息披露違法違規”,這是上市公司負責人高頻率踩中的一只“雷”。2019年1月,董明珠就曾在股東大會上因提前披露公司上一年度營收、利潤被深交所質詢“涉嫌違規泄露重大信息”。 外界普遍關注一家公司的營收、利潤等關鍵指標,但對于上市公司而言,其信息披露流程、節點,都有著嚴格的規定,尤其是業績非常好的公司,在私底下聚會,公司高管喝點酒,一不小心就會說漏嘴,然后收到交易所和證監會的問詢。 當然,這次的性質有點特別,一是“證監會”立案調查,而非“交易所”;二是“違法違規”,而不僅僅是“違規”。但愿一切都是虛驚一場。 相比上市公司,陶瓷行業非上市公司的主要數據及重大事項披露,可以說是霧里看花,亂象叢生。行業內排名靠前的幾個品牌,其關鍵數據從來都沒有準確的信息,一會高,一會低,彈性很大。許多時候是看碟下菜,需要注水就注水,需要縮水就縮水。真真假假、虛虛實實,別說行業媒體,就是公司高管、員工也難以知曉公司的真實運行情況。 這是一種“潛水艇”式的運營。之所以采取這樣的方式,無非是出于企業利益的考量。“潛水”的好處,可以讓企業隱藏實力,使企業真正的財務狀況不為外界和競爭對手所知,然后在關鍵時刻再彰顯實力;另一方面,一些財務狀況已非常嚴峻的企業則可以虛張聲勢,通過表面文章,維持企業的經營狀況。這樣的市場生態,從長遠來看,并不利于行業的健康發展。 在當前行業集中度快速提升的大背景下,許多企業羨慕上市公司,可以利用上市光環的加持獲得更多的資源,能夠更方便、快捷地融資,保持企業的高速增長。 
但是,上市公司也有上市公司的苦惱,企業一上市,就成為了公眾公司,企業必須按規定公開經營數據和許多平時不為外人所知曉的秘密。就如前段時間有媒體統計出佛山上市公司董秘年收入排行榜,如同被人脫下了底褲一樣,沒有秘密可言。在非上市公司中,有哪家企業的老板、高管、職業經理人會準確地公開自己的年收入? 許多時候,上市公司與非上市公司之間的競爭,可以說是一個在臺面上出牌,一個在臺下面運作;一個只能按規則出牌,另一個則可以不守套路。其經營機制和經營環境是完全不一樣的。 即便如此,還是有很多優秀的企業會積極尋求上市。畢竟上市不僅僅是融資帶來的好處,而且可以通過上市,將企業所有的經營活動納入到合法、合規的通道中來,讓企業經營更加科學、規范和透明,讓企業早一步“陽光經營”,而不是長期在灰色地帶,靠打政策、監管的擦邊球而謀取豐厚的利潤。 企業無論上市與否,都必須敬畏規則,嚴守規則,時刻繃緊依法經營這根弦。尤其是上市公司,更要合規合法經營。抱著鉆漏洞、越紅線的僥幸心理,看似沒人管、沒人問,卻讓企業經營者一步步放松警惕,在不知不覺中踩上大雷。
作者|王力
蒙娜麗莎集團文化總監
原標題:上市公司更應敬畏規則 (文章轉載自陶瓷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