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的著色機理 |
瀏覽量: 1383 日期: 2013-07-16 10:27:38 作者: admin 來源: |
眾所周知,可見光是波長(A)在393-770 nm范圍內的電磁波。該范圍內不同波段的電磁波,使人眼觀測到不同的顏色,波長小于393 nm的電磁波為紫外線,波長大于770 nm的為紅外線。波長處于393-770 nm范圍內的連續混合光波,使人眼的感覺不呈現顏色,只有當這一范圍內的連續光波的某一特征頻段光波被吸收后,才使人感到光波顯現了被吸收頻段光波相應顏色的補色。而互補的兩種顏色加在一起則不再顯示顏色。可見光波長A(nm)與呈現顏色的對應關系為(紫外線)~393-紫-440—青藍-490一綠—565—黃—595—橙-620,紅~770-(紅外線)。 氧化鋁陶瓷中含有過渡元素時,由于這些Fe. Co, Vi, Cr, Mn, Ti, V等過渡元素的最外層或(和)次外層電子是不飽和的,白色光照射到這種氧化鋁陶瓷材料時,常伴隨著過渡元素離子的外層或(和)次外層電子間的轉移。相應地產生對白色光中某一特征波段光的選擇性吸收。陶瓷材料也就呈現了這一特征波段光顏色的補色。如含1%左右Cr2q的氧化鋁陶瓷常呈紅色,是因為固溶到Aleq品格中的鉻離子對可見光的491-500 nm波段(即藍綠色波段)有強烈的選擇性吸收,從而使瓷體呈現藍綠色的補色—粉紅色。 通常著色陶瓷的顏色與若色陶瓷的特征吸收頻段相應顏色的補色(即反射頻譜所顯示的波段顏色)相當,著色陶瓷對白色光譜的反射光譜可作為對陶瓷顏色的盆度。若陶瓷的反射頻譜的反射強度或反射率很低,說明陶瓷材料對可見光各頻段電磁波的吸收非常強烈,則陶瓷呈現深色或黑色。如含有著色離子的黑色氧化鋁陶瓷對可見光范圍內各色光波能均勻地、大幅度地吸收而呈現黑色。 |